1950年10月28日,一架美国的喷气式战斗机飞临苏联海滨城市,投下炸弹试探苏联的态度。这一举动标志着冷战时期紧张氛围的进一步升温,而与此同时,朝鲜半岛正面临着“灭国”的威胁,然而苏联对此却依然保持冷漠,不为所动。在这个关键时刻,麦克阿瑟对斯大林的“忍耐”表现出极大的满意,他认为,只要苏联不干预朝鲜事务,他的远东战略便能顺利推进。
麦克阿瑟对美军陆战一师在黄草岭与中国志愿军的战斗并不放在心上。事实上,从志愿军进入朝鲜的那一刻起,麦克阿瑟就知道,参战的其实是中国的军队。尽管如此,官方战史中依然记录着麦克阿瑟“完全不知情”的报告,认为这些军人是朝鲜人民军。这种伪装的“无知”,正是麦克阿瑟的策略——只要他坚持否认,穿着朝鲜人民军制服的中国军队,便能被他归类为“朝鲜军人”。
展开剩余85%尽管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这一战给不少幸存的美军老兵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创伤”。在他们看来,朝鲜战争的失败与麦克阿瑟有着直接关系。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中被视为“保卫战”,而在美国的历史视角下,却被定义为一场侵略战争。
朝鲜战争的爆发发生在1950年6月25日,标志性事件是朝鲜人民军越过了“三八线”。而美国的“侵略”行为则出现在9月15日,仁川登陆行动标志着美军的全面介入。麦克阿瑟选择仁川作为登陆点,并立刻决定将战争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意图替代朝鲜半岛的“内战”成为一场几乎等同于殖民的战争。
金日成在给毛主席的信中提到,他担心朝鲜将再次沦为殖民地,因此请求中国的直接援助。这一请求表明,在朝鲜人民眼中,美国不仅是一个敌人,更有殖民朝鲜的意图。美国虽然没有直接宣布朝鲜是其殖民地,但通过驻军的方式,将控制权延伸至朝鲜、韩国和日本,形成了类似殖民的局面。而这一局面,与麦克阿瑟及其背后势力的行为密切相关。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朝鲜战争爆发的那一刻。1950年6月25日,身处东京的麦克阿瑟接到战争爆发的电报。朝鲜越过“三八线”,意味着如果朝鲜将韩国彻底吞并,美国的“东亚岛链”将丧失一半的威慑力,甚至日本也可能成为社会主义浪潮的下一目标。美国将完全丧失其在远东的战略优势。但麦克阿瑟并未表现出焦虑,反而似乎有些兴奋。
麦克阿瑟与杜鲁门的矛盾由来已久。在杜鲁门上台后,麦克阿瑟与他几乎没有任何正式接触,因为两人背后的利益大相径庭。麦克阿瑟背后代表的是美国西部财团,尤其是“芝加哥财团”,这个财团主张扩张美国在远东的影响力,加强美国的海上霸权。而杜鲁门代表的则是以摩根财团为首的东部财团,主张将重点放在欧洲,放弃对远东的过度干预。两人根本无法达成一致,麦克阿瑟更是故意避免与杜鲁门碰面,以免听到不想听的命令。
正是这种军政之间的矛盾,让朝鲜战争的爆发成为麦克阿瑟“远东战略”的推进契机。麦克阿瑟因此对朝鲜战争的爆发表现出意外的兴奋,因为这为他进一步“侵略”东亚提供了借口。
接下来的故事进入了抗美援朝的阶段。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的第一批部队悄然进入朝鲜。接下来的几天里,十三兵团和66军陆续完成了“秘密”入朝,总人数达到26万。由于这些部队都是在夜间行动,美国和韩国几乎没有察觉任何动静。然而,麦克阿瑟虽然没有亲眼看到,却凭经验推测出了中国的参战意图。
尽管如此,麦克阿瑟仍坚持将战争视作“朝鲜人民军”的反抗,尽管美军的情报已经显示朝鲜人民军的残余力量不足以再构成威胁。美国甚至试探性地轰炸了苏联的海滨城市,以确认苏联不会直接干预。麦克阿瑟清楚,苏联未参战后,唯一可能干预的就只有中国。
麦克阿瑟的目的十分明确——他知道中国军队已在朝鲜附近集结,然而由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威胁,他不敢公开承认中国军队的存在。若他承认了中国军队参战,意味着美军将不得不进行更大的军事调动,而一旦中国参战,核战争的威胁就可能变成现实。
而当志愿军的首次战斗爆发时,麦克阿瑟依然坚持向华盛顿汇报说战场上反抗的依旧是朝鲜人民军。即便美军在云山战斗中遭遇重大损失,麦克阿瑟依然声称“可能是金日成借来的威胁”。然而,随着中国志愿军开始在西线展开防御,麦克阿瑟最终不得不承认中国军队已经进入朝鲜,但他依旧低估了中国军队的数量,称其人数大约为三万人。
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麦克阿瑟的真实意图。尽管他有充分的情报和推测,麦克阿瑟却依然一再隐瞒,并试图通过继续战斗来为美国争取更多的战略利益。对于他而言,战斗的持续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投入,更多的军费和更多的支持,这些都能为他背后的西部财团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然而,美国国会很快发现了麦克阿瑟的种种失误,尤其是在长津湖战役后的巨大损失。沃尔顿·沃克的死和美军的惨败导致麦克阿瑟的指挥失误暴露无遗。最终,1951年4月,杜鲁门在积累了足够的证据后,决定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并将他召回美国,面对自己的责任。
麦克阿瑟回国后,朝鲜战争终于进入了一个可以“谈和”的阶段。对于美国而言,朝鲜战争显然是一场损失惨重的战争,而这一切的根源,无疑与麦克阿瑟的决策密不可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的流程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