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乾叁
编辑|Q
1940年5月20日凌晨,墨西哥的夜色沉静,突然,一队超过20名身着军装和警服的武装分子悄无声息地潜入了一个名为“姚肯”的别墅。随着他们准备就绪,几挺冲锋枪迅速被架起,紧接着,几百枚子弹如暴雨般倾泻在别墅的四壁。火光如雷霆般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枪声震耳欲聋,几乎让人忘了周围的世界。这一刻,周围的静谧被彻底打破,连远处的鸟雀都被惊飞。然而,幸运的是,别墅内的住客及时做出了反应,听到枪声后,他们迅速拉着家人扑到床下,趴在地板的角落中,侥幸逃脱了这次致命的攻击。
不久,突然的枪声停息了,墨西哥的报纸上第二天纷纷披露了这一刺杀事件的经过。大众不禁疑惑,这种大规模的暗杀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政治背景?虽然苏联频繁发生暗杀事件,但像这种规模浩大的行动实属罕见,究竟是何种动机导致的这场血腥袭击呢?
展开剩余84%而这次险遭暗杀的,正是曾经位列苏联领导层的二号人物,被誉为“苏联红军之父”的托洛茨基。袭击背后的主谋被抓捕,他名叫大卫·西奎罗斯,一位墨西哥著名的画家,兼具艺术家与政治活动家身份,且是斯大林的忠实追随者。
显然,这起暗杀事件揭示了托洛茨基与斯大林之间深刻的矛盾,众所周知,二者的冲突早已公开化,彼此已经势不两立。尽管这次刺杀未能成功,但托洛茨基感受到死神的阴影已悄然笼罩,他深知自己在苏联与斯大林的政治漩涡中已无生还之望。在这次袭击之后,托洛茨基并未惊慌失措地逃离,而是决定专心写一本关于斯大林的传记,揭示斯大林的真面目,向世界呈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然而,尽管托洛茨基力图在自己的最后时光留下影响力,但命运终究没有给予他喘息的机会。三个月后,在一次暗杀中,托洛茨基终于不幸身亡。这次,夺去他生命的不是子弹,而是一把冰镐——刺客悄无声息地从背后击中了他的头部。
那么,曾与斯大林并肩作战的托洛茨基,究竟为何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他的生命与斗争,又是如何演绎出一幕悲壮的历史?
01
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1923年,那一年,列宁的健康急剧恶化,生命已进入倒计时。列宁在弥留之际,开始安排未来苏联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关乎谁能接替他的位置。列宁口述的遗嘱中明确提到,将来国家的领导权应该交给谁,尤其是托洛茨基和斯大林这两位最具潜力的人物。列宁的遗愿中,托洛茨基被认为是最有能力领导苏联的人,但列宁却指出,托洛茨基的最大缺点是过于自信,甚至有些自负。他总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且穿着一丝不苟的西装,远离工人阶级和红军士兵的日常生活。
与此相比,斯大林则被列宁批评为专断且过于固执,尽管他在军事上屡有建树,但列宁深知,斯大林过于注重独裁与权力的控制,而缺乏实际的革命理念与胸怀。列宁认为,与其将权力交给这样一个缺乏全局眼光的斯大林,还不如交给那位自信且充满理想的托洛茨基。正因为如此,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矛盾,实际上早在列宁去世之前便埋下了隐患。
事实上,早在十月革命后的内战时期,托洛茨基与斯大林就因对革命的战略方向存在巨大分歧。托洛茨基坚持“国际革命”,认为苏联只是全球革命的起点,而斯大林则主张先巩固苏联,确保革命在国内的胜利,之后再扩展到其他国家。这种理念的差异,逐渐加剧了两人之间的裂痕。
02
1924年1月,列宁不幸去世。这一事件标志着苏联政治局面剧变,托洛茨基被彻底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尽管托洛茨基一度认为自己是列宁的接班人,但他显然低估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尽管他具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但在与斯大林等人的权力博弈中,托洛茨基始终未能掌握足够的政治手段。
在列宁去世后,托洛茨基并没有立刻放弃斗争,而是通过公开批评苏共中央内部的腐化与背离列宁思想的行为,试图重新争夺话语权。然而,斯大林巧妙地利用党内的分裂,将托洛茨基孤立在外,最终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确保了自己稳固的领导地位。
1928年,托洛茨基被流放至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这个距离莫斯科几乎4000公里的地方,成为了他一段时期的“流亡生活”。尽管这里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托洛茨基并未放弃政治活动,反而在此组建了“第四国际”,持续发动对抗斯大林的斗争。
然而,斯大林显然没有打算让托洛茨基安稳度日,流亡生涯的托洛茨基不断遭遇各种暗杀威胁。尽管他依旧在“第四国际”中广受尊敬,发起的革命理念在全球逐渐扩展,但每一次的逃亡都无法避免最终的命运。
03
回到1940年,这一天,托洛茨基在墨西哥的别墅内继续忙碌着他的工作,然而死神的阴影已经笼罩在他身上。尽管别墅周围有着严密的保安,托洛茨基依然选择继续坚持自己的事业。与他亲近的伙伴中,有一位名叫拉蒙·梅尔卡多尔的年轻人,他实际上是斯大林派来暗杀托洛茨基的特工。拉蒙伪装成南斯拉夫人,潜入托洛茨基的圈子,并与托洛茨基的女秘书建立了关系,从而逐渐获得了进入托洛茨基生活的机会。
1940年8月20日,天气格外晴朗,拉蒙如往常一样,穿着厚重的黑色防水大衣走进了托洛茨基的书房。此时,托洛茨基依然埋头工作,毫无防备。拉蒙突然从大衣中掏出一把冰镐,狠狠地砸向托洛茨基的头部。托洛茨基的惨叫划破了安静的空气,警卫迅速冲入现场,将拉蒙制伏。但托洛茨基已经倒在了血泊中,尽管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但由于伤势过重,托洛茨基最终还是在26小时后死亡。
托洛茨基的死讯迅速传遍了世界各地,有人将他视为国际共产主义最后的象征,也有人认为这是斯大林彻底消除异己的一次胜利。然而,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托洛茨基的死都意味着一段历史的结束,也让人不禁思考,在斯大林听到这一消息后,心中是否有过一丝复杂的情感?
04
小结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几乎所有的苏联红军军官都曾面临生死抉择,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无论多么艰难,没有一位苏联红军政委选择投降。苏联的政委们始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的流程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